-
2020年疫情下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途 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
来源:欧宝全站app 发布时间:2024-02-21 14:26:50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举国进入抗疫状态,目前国内疫情防控成果显著,总体情况正在好转。在此次抗疫战斗中,无人机的身影出现在高速路口、乡间村落、城市楼宇、田间农地、医院工厂等场景,在抗疫前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无人机的场景应用全方面爆发,在这次疫情里,其用途与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与验证,工业无人机的应用不会是疫情黑天鹅事件下的昙花一现,预计未来工业无人机将迎来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
同时,无人机也进入公众的视野,一场无人机的普及课也利用互联网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对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拓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无人机行业奋战在抗疫前线年新冠疫情爆发,无人机作为智能无人化工作的代表,具有高效无休的工作上的能力、零接触的工作特点,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防控利器,在安防巡检、消杀作业、物流配送、宣传喊话、照明测温、农业植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月底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其中韩国、意大利以及伊朗等国的疫情较为严重,与此同时,蝗虫灾害也由非洲蔓延至东南亚地区,给全球的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巴基斯坦、印度等国采用无人机参与蝗虫灾害治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集成制造的普及,无人机基础零部件生产开始迈向小型化、低成本、低能耗方向发展,无人机制造成本不断走低,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的逐步完善应用,无人机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迅速增长,行业规模逐步扩大。2015年我国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仅为66.4亿元,2018年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至25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05%。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2019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359亿元。
无人机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且开始于中国军用领域。201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贡献度主要以军用无人机为主,贡献率高达90%,而民用领域则仅占10%左右。但民用领域的需求规模在近两年得到较大的释放,截止到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比超过军用无人机,达58.5%,未来,行业市场结构仍将不断改变,民用无人机市场将不断扩大。
中国民用无人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开始在国内兴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前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范围已涉及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视测定、水情监测、救灾等多个领域。2015-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4%,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134亿元,行业迎来爆发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2019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210亿元,同比增长56.72%。
相对于消费级无人机而言,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场景范围广泛,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工业级无人机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辅助手段替代了原有工具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其具有成本低,效费比好、机动性能好、使用起来更便捷等优势,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提高了任务执行的安全性和可操控性。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年均新增速度达100亿件,连续6年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目前我国单日快递量超亿件,2019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600亿件,预计2020年将达到740亿件。不断增长的业务量使得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自2012年起,我国的适龄劳动力人口连续8年下降。2018年末16岁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7亿人,首次跌破9亿人口大关。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物流企业开始面临人工成本高、配送难的现状。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人口红利的消退导致的“用工荒”,加上“疫情”的冲击,将倒逼物流企业加速从人口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利用无人机参与物流配送不仅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还可提高效率,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疫情结束后,消费端使用“无人”配送的需求相对有限,配送成本高,且相对于人工配送没有产生较高的服务增益体验。同时,像无人机配送在部分区域可能面临低空飞行管制,导致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的普及存在阻碍。然而,在地形复杂的偏远地区,陆路交通不便,但飞行环境相对较好,无人机则可成为物流配送的优选,同时在工业园区内,无人机也可以为仓库配送添砖加瓦。
此次疫情期间,无人机在消杀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消杀作业的应用是从农业无人机应用衍生过来的,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在农作物的播种(授粉)、洒药、施肥,以及长势和病虫害的监测等方面无论与人工相比,亦或是与传统机械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无人机的应用能更好的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除物流配送领域与农林植保领域外,此次疫情期间,工业级无人机在安防巡检、医疗救援、舆情监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工业级无人机凭借其操作优势,在疫情结束后有望在各应用领域多点开花,更好地促进各领域发展。
尽管消费级无人机的发展潜力与工业级无人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此次疫情很好的将无人机带入公众视野,潜在消费者得到有效增加,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疫情结束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有望得到较快发展。
民航局规定无人机用户必须考取驾照才能够合法使用无人机,这使得无人机驾驶员岗位的含金量不断提高。根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全国拥有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的人数为67218人,其中2016-2018年连续3年,每年新增的无人机驾驶员数量均在6000人以上。
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无人机行业的相关人才需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无人机驾驶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未来五年我国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近100万人,无人机驾驶员缺口巨大。与此同时,根据BOSS直聘的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无人机驾驶员需求增速超过30%,预计未来相关增速将持续扩大。
中国的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民用无人机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根据IDC的数据统计,大疆创新占据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民用无人机企业中排名第一。
多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无人机相关政策及规划为工业无人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近两年,政策对于低空空域的开放持正面态度,无人机相关政策正在加速制定和实施,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政策的完善将规范这一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市场,有望助推行业发展提速。
此外,从行业投资情况来看,2014年被称为中国“无人机元年”,彼时,无人机市场爆发,资本不断涌入,2016年无人机行业全年融资次数达到100次。而进入2018年,专业级无人机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消费级市场爆发式增长,全年融资次数为71次,融资金额达293.44亿元,较2017年大幅增长,更是有大疆10亿美元的大额融资。
在资本的助推下,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如火如荼。2019年行业融资次数为41次,融资金额为200.75亿元,其中亿航智能于2019年12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此次IPO融资金额为4000万美金,亿航也成为中国无人机行业第一股。2020年2月19日,中航金城无人机获得中航科工6658万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2020年3月2日,微纳新空获得比邻创投领头的1亿元A+轮融资。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我国无人机行业在政策和资本的双加持下,行业还将继续蓬勃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将无人机带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此次疫情背后,返工难、复工难、集中办公难、防控难等问题陆续凸显,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政府和企业逐渐加深对于无人机优势的认识,未来有望推动无人机标准及规范及无人机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并加大对于无人机需求量和采购量,进一步增强产业的投资信心,或将成为无人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引导着中国无人机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构建上不断完善。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城市更新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工业无人机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MOSFET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女士内衣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预见2024:2024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途预测